塑身衣具暫時性的物理推移、擠壓作用,但廠商暗示性的行銷用語,卻讓不少急於速成減肥的消費者產生迷思;例如「加速腸道蠕動、深度溶解脂肪」或「燃燒脂肪」等廣告詞,醫師與專家直斥完全違背其物理特性及作用原理。
國內醫學中心腸胃科醫師表示,穿塑身衣無法加速腸道蠕動;尤其腹部動過手術、易脹氣者,穿過緊塑身衣、束腹,反有脹氣、腸子打結,阻塞的疑慮。
而所謂燃燒脂肪,必須透過改善代謝、消耗熱量等體內生化作用達成,物理性推移不可能有此功效。
皮膚科醫師警告,皮膚敏感者穿塑身衣稍久,易誘發皮疹;對一般民眾來說,太緊的塑身衣亦影響循環。
國內塑身內衣、束腹帶主管機關不同,束腹帶屬醫療器材,多為產婦所使用,廣告內容需經衛生署審核,但一般塑身內衣非醫療器材,不必送審;且兩者細部問題亦由不同單位管轄。
依據現行法規,一些塑身內衣強調可以縮腰、豐胸、消副乳,如果宣傳廣告有誇大之嫌,由公平交易委員會處理。內衣布料安不安全、標示是否誠實,則是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抽驗。塑身內衣有無宣稱療效,則是由衛生署判定,而束腹屬醫療器材,也是衛生署管轄。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發言人孫立群委員表示,塑身內衣運用物理作用,大都可暫時幫助縮腰、豐胸,不過廠商一旦宣稱可以永久改變身材,脫下來身型會有所變化,這就要提出科學、研究證據。
根據「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瘦身美容案件之處理原則」第四條「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或表徵類型」規定,瘦身美容廣告內容不得在沒有醫學學理或臨床試驗依據下宣稱「不須激烈運動,可輕鬆於短時間內達到減重、縮小腰圍、腹部、臀部、腿部尺寸等瘦身、塑身效果」,也不可宣稱「能刺激乳房增大,達罩杯升級等豐胸效果,或預防、改善、消除胸部萎縮、下垂、外擴等效果」。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今年八月十七日曾就塑身內衣廣告開罰,開罰對象為康迅數位整合股份有限公司及林荃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