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光」王建民,是媒體給他的封號,但他始終認為自己只不過就是一位愛打棒球、盡好本分的球員。因為只要站在球場上,既聽不到掌聲,也聽不到噓聲,眼中看到的只有打者。究竟他如何面對從棒球事業的高峰中受傷挫敗下來,再重新出發?即便面對充滿未知的未來,依然只堅持投好手上的那一球。


麥田.jpg  


2001年,正當王建民在小聯盟嶄露頭角,他卻因為肩部肌肉受傷、第一次進開刀房進行手術,整整一年的球季因而報銷。

王建民第一次感到受傷的恐懼。


王建民告訴自己,為了站上大聯盟,就是一定要努力,不要放棄。因此,手術後整整一年,他每天早上十點就會出現在訓練中心,認真地做復健,日復一日同樣的動作。求生和求勝的念頭,從第一次登板,站上投手丘,就沒有斷過。


麥田.jpg  


堅持紀律與專注

即使躋身洋基王牌投手,不管當天有沒有出賽,王建民總是第一個到場練習的球員,比球團規定的報到時間還早3小時。

紀律,是運動員的第二生命。他說,「因為沒有像別人的好肩膀,所以要練得比別人多。」

嚴格的紀律和專注力,是王建民從小就一步一步踏實走出來的。

從小到大,王建民就是個懂事聽話的孩子,常被鄰居叫做「古意仔」。小學四年級時,因為高人一等、手長腳長的條件,被教練抓去棒球隊,聽話地做完教練的每項要求。「教練叫我做什麼,我就努力去做好,」王建民說。
升上高中時,王建民186公分的身高,體重還不到70公斤,過瘦的身材,限制了他的投球表現。後來他在榮工青棒這個台灣棒球選手的搖籃,一邊努力增重,一邊咬著牙、捱過一次一次十公里的長跑訓練,徹底調整體能。

高中三年,王建民增胖了二十公斤之多;漸漸飆出140公里以上的球速,並在1998年入選為第三屆亞洲青棒錦標賽中華代表隊。

「他在投手丘上就是很孤獨的感覺,就是只管投好自己的球,」教練高英傑說。高英傑不但說服王建民繼續念書,還讓王建民先休養了一年,調整他略些疲憊的手臂。一年後,王建民的球速已經飆到150公里。


不受掌聲和噓聲影響

從台南到紐約,從竹竿投手到台灣之光。這一段路,王建民準備了16年。王建民其實很不習慣「台灣之光」的稱號。他覺得自己只不過是一位愛打棒球、做好本分的球員。

被台灣駐美的媒體朋友戲稱「王董」,王建民總結站上投手丘的滋味,就是「有榮譽」。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沒有。」、覺得自己最明顯的人格特質?「沒有什麼表情。」、會煩惱什麼事嗎?「不會。」

掌聲也好,噓聲也好,無論再光榮的喝采、再煎熬的局勢,王建民總能把這些雜音和壓力摒除在外,專心地面對下一個投球。

投球那一刻在想什麼?「想讓打者出局,」王建民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投手 棒球 球速
    全站熱搜

    羊妹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