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數一數過去30年終那些科技領域的偉大顛覆者。

Tim Berners Lee


麥田.jpg  


萬維網(World Wide Web)的發明者,隨著資訊首次以一種更方便、的連結形式展現出來,萬維網讓互聯網(Internet)的使用越來越普及。

更重要的一點是,Berners Lee決定讓這項發明免費,面向所有人開放。如果他向每個使用萬維網的人都收取一份專利許可費的話,他會有多少錢呢?

Jeff Bezos

麥田.jpg  


通過創建亞馬遜,Jeff Bezos第一次實現大規模線上零售。通過有效地使用供應鏈和高效的訂單系統,亞馬遜能做到第一次在網上買書,然後推廣到其他商品,價格讓線上、線下的競爭對手望洋興嘆。

Bezos還在通過低價、商品化的雲計算服務和快速發展的線上內容送達系統(Android應用、Mp3、雲播放機等)繼續顛覆科技行業。

Bill Gates

 

麥田.jpg  


在微軟期間,Bill Gates在改變人們對電腦的思考方式方面無出其右者。 

Windows成為很多人唯一使用過的作業系統,微軟Office軟體成為很多人工作中的必備技能。

Windows的壟斷讓電腦行業保持了某種程度的穩定性,也讓電腦不再是一種奢侈品,而是一種必需品。

Tony Hsieh

麥田.jpg  


另一個線上零售巨頭,身為Zappos CEO的Tony Hseih以專注於客服和員工滿意而著稱,這在線上企業中並不常見。

雙向郵費和一年365天全天候退貨規定讓Zappos成為消費者青睞的品牌。

與此同時,他們有著非同一般的人力資源規定,比如選擇那些認為自己很幸福的人,並且支付高額工資辭掉不符合條件的新員工,這樣,他們建立起一支快樂、有活力的團隊。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Zappos的銷售額從0達到了10億美元以上。

Arianna Huffington

麥田.jpg  


Huffington是入選該榜單的唯一女性。她對線上發佈的流覽和實踐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

通過The Huffington Post,她聯合一大批不要工資的博客作者創建了一個左翼網站和觀點內容機器,帶來了大量頁面流覽量,並吸引了數百萬投資。被AOL收購之後,Huffington的公司仍對傳統大型線上媒體品牌構成了重大挑戰。

Steve Jobs

 


麥田.jpg  


Steve Jobs最近辭掉了蘋果CEO一職,這讓我們有機會回顧他是如何一次又一次改變科技行業的。

第一台Macintosh在電腦使用者體驗方面是一次巨大飛躍,但真正具有顛覆性的是Jobs在上世紀90年代重回蘋果所從事的工作,不僅顛覆了電腦行業,也顛覆了娛樂行業。

從iMac開始,他讓人們更加關注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的視覺設計,幾乎每一款蘋果設計都會引發眾多山寨品。他帶領蘋果成為音樂行業的領先數位音樂零售商,而iPhone則顛覆了手機行業,迫使大型手機廠商開始調整自己的做事方式。

Ray Kurzweil

麥田.jpg  


全球最知名的未來學家之一,被稱為“終極思維機器”。他的工作覆蓋了超人主義(transhumanism,通過新技術延長人類壽命,讓人類具有超級智商、心理能力、身體能力),納米技術和科技奇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讓人工智慧超過人類智商的想法)。

Kuzweil在2009年和Google、美國宇航局一起發起了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該機構的目的是選拔來自私有和公共部門的精英,然後將其培養稱能夠解決人類最艱巨的挑戰的領袖。

Gordon Moore

麥田.jpg  


他是英特爾的共同創始人,但真正讓他成名的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摩爾定律:每隔兩年可以集成到電路板上的電晶體數量大致會翻一番。

他在1965年的預測稱該定律10年內有效,但時至今日,這一定律依然正確。

Larry Page and Sergey Brin

 

麥田.jpg  

這兩位Google的創始人改變了人們對互聯網的思考方式,並且這只是開始。通過網頁的信譽和相關性來決定我們想要看到的東西,這個想法在上個世紀90年代是具有革命性的,瞬間改進了搜索結果的品質。

隨著Google的成長,公司的創新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通過利用20%的工作時間,工程師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專案,由此誕生了Gmail和Google新聞等偉大的產品。這種公司內部的創新是前所未有的。

他們倆帶來的另一個顛覆性概念是“免費”。Google專注于把廣告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並想盡辦法讓上網變得越快越方便。這意味著幾乎其所有產品都免費。Google一直認為開發系統比封閉系統更能帶來好處。

Howard Rheingold

麥田.jpg  


未來科技進展領域的接觸思想者,他的富有影響力的作品包括了和虛擬社群、虛擬實境相關的一些書籍,向大量聽眾解釋了這些概念,並推動了該領域的深入研究。事實上,他被認為是虛擬社群一詞的發明者。

Rheingold後來成為未來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Future)的研究員,現在在加州教書。

arrow
arrow

    羊妹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